一项新研究发现,与没有不孕史的女性相比,有过不孕经历的女性患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16%。
这项由麻省总医院开展的研究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
“我们开始认识到,女性的生育史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未来患心脏病的风险,”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艾米丽·刘说道。她是一名心脏病专家,同时也是麻省总医院更年期、激素与心血管诊所的主任。“女性是否存在受孕困难、孕期发生的情况,以及何时进入更年期,这些都会影响她晚年患心脏病的风险。”
在美国,约五分之一的女性受到不孕问题的影响,其中包括一系列受孕困难情况,但直到最近,不孕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才得到深入研究。刘及其同事与妇女健康倡议组织(WHI)合作,该组织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立,旨在调查女性的生育史。他们研究了来自WHI的绝经后女性,以探究不孕是否与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心力衰竭分为两种类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射血分数是指心脏每次跳动时,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体积百分比。射血分数低于50% 通常被视为异常或降低。
研究团队发现,不孕与整体心力衰竭之间存在关联,尤其是与HFpEF相关。无论生育史如何,HFpEF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在研究的38528名绝经后女性中,14% 的参与者报告有不孕史。在15年的随访期内,研究人员注意到,不孕与未来整体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6% 相关。当他们研究心力衰竭亚型时,发现不孕与未来HFpEF风险增加27% 相关。
在过去十年中,与左心室泵血功能不佳的HFrEF相比,心肌舒张功能不佳的HFpEF已成为男性和女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类型。但它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病症,因为我们仍未完全了解HFpEF的发病机制,也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说。
“我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在女性中更为普遍,” 刘说。“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患HFpEF。回顾女性早期的生育史,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些线索。”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观察到,无论个体最终是否受孕或活产,这种关联依然存在。
这种风险增加与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及其他与不孕相关的病症无关。“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不孕女性确实有更多的心脏代谢风险因素,” 刘说,但该团队在这项研究中并未发现心脏代谢风险因素能解释不孕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他们还研究了其他与不孕相关的病症,如甲状腺疾病、月经不调、早发性绝经,看其是否能解释不孕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联,但也没有找到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
“所以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导致不孕与心力衰竭之间关联的机制是什么,” 刘说。是共同的风险因素,还是不孕处于因果路径上?她提到血管和内皮功能障碍可能与之有关,并计划最终阐明不孕与心力衰竭之间关联的潜在机制。未来,刘希望对有不孕史的女性进行前瞻性研究,涵盖运动参数、血管测量等方面,以解开这个谜团。
“作为科学家和医生,我们开始认识到女性的生育史对其未来患心脏病风险的重要性。不孕是众多心血管风险因素之一,就像高血压等,但生育史通常不被视为心血管风险评估的一部分,” 刘说。由于人们通常在60岁及以后才会出现心力衰竭,而不孕大多发生在二三十岁和四十岁左右,许多医生并未考虑到这种关联。“我们无法改变女性的不孕史,但如果我们知道一名女性有不孕史,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就其他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向她提供建议,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等。”
詹妮弗·何是该论文的资深作者。这项研究部分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心脏协会资助。